本項目位于浦口江北新區的核心區?;乇眰瓤拷晟轿髀?,南側為花園路,西側為臺北路,東側為建設路,距離雨山路地鐵站約300米,交通便捷?;刂苓?KM有學校、政府、醫院等配套設施,有求雨山和鳳凰山自然景觀,配套齊全,景觀資源豐富。
展示區的選址毗鄰城市河道,原有的橋梁與水岸邊的大樹見證著城市發展的變遷,他們將被保留,通過系統性的規劃梳理,成為展示區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融合水岸與高差的場地特質,提取流線型的總體設計肌理。
借鑒古典園林“起-承-轉-合”的空間遞進方式,以現代的設計語言勾勒明晰的游覽動線
以行云流水的空間演變,營造現代藝術,富有律動的立體場景體現。
通過個性化的場所營造,譜寫東方意境的歡愉樂章,彰顯華美和悅的生活理念。
被保留下來的現場橋梁骨架,通過金屬材料的外輪廓包裝,再次煥發生命力,成為展示區傳承場地記憶的禮賓通廊,形成了曼妙的動線引導。
展示區的主入口門廊,延續了售樓處建筑的設計風格與材質表現,以富有張力的外觀形態,在緊鄰城市界面的狹長門戶區,完成了玄關的空間轉換,同時兼顧了社區地下車庫出入口的一體性設計。
通過展示區的核心前庭,通過前期對售樓處建筑的標高建議,讓場地高差成為景觀營造的關鍵手法。山谷似的空間形態,不僅展現為富有沖擊力的視覺名片,也為來賓規劃了飽含體驗感的參觀路徑與多維度的觀賞視角。
自門廊玄關處轉入,視線豁然開朗,聳然而立的疊瀑水幕,為迎賓界面融入了驚喜的情緒衍生。
隨著步履前行,立體的空間邊界,伴隨著潺潺水聲,塑造了峽谷中的沉浸式行走體驗。
拾階而上,水聲漸漸遠去,行至最高處回首,祥和的湖光中棲息著“鹿鳴”主題雕塑,仿佛在吟唱著古老的詩篇,描繪著寧靜優雅的東方意境。
環繞著建筑東側,延續著前庭“湖面”的無邊際鏡面水景,倒映著現場保留的大樹,為室內的冷淡空間營造了舒適的交流界面與實現延展。層級的臺地綠化讓人工水景與自然河道之間形成了富有節奏感的過渡。水中卡座的設定則進一步增強了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交流。
在主體展示區的盡端,結合臺地水岸與保留大樹演變而成的多層次濱水平臺,不僅銜接著后場實體展示區的參觀路徑,也為來訪賓客提供了一處短暫的戶外休憩場所,是對未來水岸宜居生活的前置感受。
雍寧府展示區景觀設計依托場地的特殊條件,嘗試著在現代的設計語境下,塑造優雅、歡愉的禮賓氛圍,演繹華美和悅的水岸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