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中的所有物質是發出來的光,山陵、小溪、空氣、以至于我們自己,都是發出的光。這塊叫做物質的東西投射一道影子,而影子屬于光。
——路易·康
本項目是易亞源境繼寧波萬科白石湖東之后,采用“森林+庭院”風格的又一力作。在此我們非常感謝曾工作為甲方代表,與我們一起經歷十幾稿的設計過程討論,反復的推敲修改,二年的設計與營造,最終一起完成了這個示范區。
最終平面圖
易亞源境在2017年設計的寧波萬科白石湖東項目設計理念就是讓建筑、景觀與以東錢湖和白石仙坪山所代表的生態自然相互融合,結合著山地巡游秘境,通過“負景觀設計”的手法,讓人們在群山與森林環繞的商業氛圍之中氣定神閑,靜謐優雅。
那么在本項目之中,森林如何體現呢?
如何在沒有森林的情況下讓人感覺到森林的涼爽與螢火蟲的飛舞?
下圖的森林螢火蟲正是設計師對本項目構思的意境源起。設計師希望告訴人們,通過靜謐與光明、景觀和建筑中光的運用,讓人感受到森林就在你的身邊。
在設計師踏勘現場時,看到項目地河邊那排整齊的楊樹林,突然發現了一種進入森林的儀式感。
設計師從建筑大師路易·康的《靜謐與光明》一書,找到了些許靈感,書中路易·康認為在“設計”之前,存在著“序”,“序“先于”設計“,設計的意義在于揭示”形式“,從而使”序“得以實現。
路易·康將一切的建筑形式的本質歸結于靜謐與光明。靜謐是事物存在的愿望、表達的愿望,是已經存在并在等待揭示的”序“,而光明則是所有存在事物的造就者,使物質產生陰影,是已有形式的形象賦予者,設計空間就是設計光亮。
安藤忠雄建筑的光影效果
于是設計師對本項目定下基調:“離城市不遠——與自然更近“,用光做設計,用森林+庭院來表達。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所有的建筑設計及室內布局都與景觀設計一樣,由易亞源境設計完成的。我們用建筑化的語言來做景觀,用現代、簡潔、時尚的設計語言來回應“過去、現在和未來”,通過景觀空間的營造形成具有功能和意境的場所精神。
設計師從建筑大師的作品中尋找景觀設計的靈感,從路易·康、伊東豐雄、妹島和世、石上純也、安藤忠雄,再到Kerry Hill的安縵系列設計作品,通過對他們一系列作品的研究,我們尋找“源于中國”的現代景觀設計。
材料語言:克制地使用材料,表達出極簡主義與地域主義的融合。易亞源境在景觀設計之中僅使用石材、玻璃、木格柵及紫銅鋼柱等。墻面的石材以白沙巖和青石毛料為主,地面以黑色、深灰色石材為主,淺灰色石材點綴。玻璃以超白玻璃、U形玻璃及磨砂玻璃為主。
參觀動線:購房者通過這一系列參觀動線的設計,對本體驗區有一個客觀的認知,對本樓盤有體驗和期待。
視線分析:通過景觀設計的視線分析,我們明確不同空間、不同路徑的擋與藏,讓景觀空間本身會說話,讓景觀充滿意境。
參觀者步行或開車來到該入口橋,橋體略有些微拱,兩側欄桿呈現樹枝的造型與肌理,夜景燈光璀璨晶瑩。大三角的長邊是立面展開面,長度為51.7米,氣勢磅礴。
從社區大堂走進小區,沿著光之長廊往里走,可以看到陽光從廊頂灑下來,在青石毛料墻體上留下光影變幻。另一側的白沙巖墻體形成透光的洞口,與自然的樹林相互融為一體。
這是一個永久性的書院。落地玻璃窗,窗前一張長桌,背景是一個吧臺,有喝酒和咖啡的設備。一層空靈的建筑體內有兩棵飄逸婀娜的銀杏從屋構架中穿越而出。周邊的青石毛料墻圍合出一個靜謐、自然的小院,中心是圓形的水景。水景邊緣為三棵參天大樹,樹下有幾張金屬的休息坐椅??梢哉f這是層層遞進的公共院落最里面的一個內院,表達了幽靜、放松,讓人專注讀書的環境。
西側樣板房庭院的主題為“淡雅風尚”。整體色調為淡雅、簡潔、明快,類似“冷淡風”那種的黑、白、灰色調搭配綠化,體現自然而時尚的居家生活情調。
東側樣板房庭院的主題為“青花瓷庭院”。整體色調為鮮艷、熱烈、歡樂,以“青花瓷”等中國元素為中國風主題,搭配花境效果,如繡球、玫瑰、芒草等,餐桌圍繞在綠化之中,體現熱情奔放的居家生活情調。